2025年中國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
首頁 > 資訊匯總
關注我們
學術橋-訂閱號
學術橋-小程序
2位院士,受聘西部“雙一流”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中國科學院院士潘永信應邀來太原理工大學訪問,受聘為原位改性采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譽教授并作學術報告。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孫宏斌出席受聘儀式,并為毛景文院士、潘永信院士頒發(fā)名譽教授聘書。

  孫宏斌在致辭中對杰出校友毛景文院士和潘永信院士一直以來對學校的關心和關注表示衷心感謝,對二位院士能以名譽教授身份,更深層次地參與到母校的建設和發(fā)展中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校友是一所大學最寶貴的財富,曾經(jīng)在母校學習生活,把最深厚的感情留在了母校,如今又回到母校,受聘為名譽教授,指導學生、開展工作,希望兩位院士在今后能夠在學校的學科建設、研究生培養(yǎng)等方面多提寶貴意見建議,進一步提升學校在礦業(yè)工程領域的科研水平,推動相關學科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礦業(yè)與安全學部主任趙陽升介紹了毛景文院士、潘永信院士的基本情況,他表示,聘請毛景文院士、潘永信院士為太原理工大學原位改性采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譽教授,對于實驗室的建設及學科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期待兩位院士帶領礦業(yè)學科走得更高更遠。

  毛景文院士、潘永信院士分別表達了受聘名譽教授的喜悅和激動之情,感謝學校對自己的信任,深情回顧了曾經(jīng)在太原理工大學學習工作的美好時光。并表示,能夠為母校的建設和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無比自豪,今后將通過科研合作、學術交流、聯(lián)合培養(yǎng)人才等多種方式參與到太原理工大學的建設中。

  人物簡介

  毛景文,礦床地質與礦產勘查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82年獲理學碩士學位, 1988年獲中國地質科學院理學博士學位。1991-1993年在法國巴黎高等礦業(yè)學院和圣太田高等礦業(yè)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長期致力于礦床模型和成礦規(guī)律研究及找礦勘查,他的有關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和三等獎1項。此外, 還獲得中國地質學會“金錘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有突出貢獻博士學位獲得者和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稱號。2018年獲得國際礦床成因協(xié)會Kutina-Simirnov杰出成就獎以及國際經(jīng)濟地質學家學會(SEG)會士(1996)和澳大利亞冶金和礦業(yè)協(xié)會(AusIMM)會士。

  潘永信,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85年于武漢地質學院獲學士學位,1988年于中國地質大學獲碩士學位,1998年于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巖石磁學、古地磁學、生物地磁學、行星磁場與宜居性等研究。開拓了我國生物地磁學研究新方向。曾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德國洪堡基金、中國青年科技獎等。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地球物理學報和Earth Planet Phys主編,國家基金委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wǎng)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lián)系。
掃碼關注學術橋
關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