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橋 >  引才政策 >  吉林

關于開展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服務補貼申報工作的通知

長春發(fā)布 2025-10-28 關注學術橋

微信訂閱號

  各縣(市)區(qū)和開發(fā)區(qū)人社局,各相關單位: 

  根據長春市人才政策3.0版(長辦發(fā)〔2025〕2號)和吉林省人社廳《關于印發(fā)<關于支持企業(yè)柔性引進人才的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吉人社規(guī)〔2023〕6號),為進一步支持用人單位柔性引進使用人才,激發(fā)人才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現將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申報服務補貼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政策內容  

  鼓勵域內企業(yè)和市屬事業(yè)單位采取外聘科技顧問、首席技術指導、創(chuàng)新研發(fā)外包、退休兼職特聘等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可根據實際取得的成果效益,每月最高給予5萬元資金支持。 

  二、適用范圍 

  市行政區(qū)域內注冊的企業(yè)和市屬及以下事業(yè)單位,在國家法律法規(guī)允許范圍內,在不改變人才原有的人事、檔案、戶籍、社保等關系的前提下,以智力服務為核心,通過柔性使用方式引進的高層次人才。 

  人才柔性使用方式包括: 

  1.合作引進。與國(境)外、省外、市域外的企事業(yè)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引進其所屬的高層次人才,為我市用人單位提供智力服務。 

  2.掛職引進。選拔或邀請國(境)外、省外、市域外高層次人才到我市用人單位掛職工作。 

  3.兼職引進。與國(境)外、省外、市域外人才簽訂協議,以特聘兼職的方式,為我市用人單位提供智力支持。 

  4.顧問指導。聘請國(境)外、省外、市域外人才,為我市用人單位提供咨詢顧問服務。 

  5.退休特聘。通過特聘的方式,吸引國(境)外、省外、市域外和市域內已經退休的人才,為我市用人單位提供智力支持。 

  國家或省、市自上而下集中組織的對口支援(援建)工作,不納入柔性引才補貼范圍;集團企業(yè)的總部、分公司和子公司之間或內部的人員異地調動,不納入柔性引才補貼范圍;各類用人主體之間,存在層級管理關系、投資關系、連鎖經營關系等其他利害關系的情形,不納入柔性引才補貼范圍。 

  三、申報條件 

  1.人才應為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0月31日之間由用人單位柔性引進,且人才應在職在崗。 

  2.人才應當符合我市構建“3轉、4強、7新”現代化產業(yè)體系,涉及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或企業(yè)(單位)的重大技術改造、科研創(chuàng)新攻關、產品研發(fā)升級等。 

  3.用人單位應當與人才(團隊)簽訂1年以上聘用(服務)合同,重點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工作任務等; 

  4.人才(團隊)每年在我市累計工作滿3個月以上; 

  5.人才應當被吉林?。ɑ蜷L春市)認定為A類、B類或C類人才。 

  6.在職人才申報,應征得原用人單位同意;退休人員申報,無需征得原單位同意。 

  7.人才應無違法違紀行為和失信行為記錄。 

  四、補貼標準  

  根據引進人才層次、服務內容、工作時間等,采取分級定檔、逐月遞增等方式給予補貼。具體為: 

  (一)合作引進補貼標準 

  A類人才:每月基礎補貼資金為1萬元,每月遞增額度為0.1萬元,每月最高補貼3萬元。 

  B類人才:每月基礎補貼資金為0.8萬元,每月遞增額度為0.08萬元,每月最高補貼2萬元。 

  C類人才:每月基礎補貼資金為0.5萬元,每月遞增額度為0.05萬元,每月最高補貼1萬元。 

 ?。ǘ┘媛氁M補貼標準 

  A類人才:每月基礎補貼資金為1萬元,每月遞增額度為0.1萬元,每月最高補貼2萬元。 

  B類人才:每月基礎補貼資金為0.8萬元,每月遞增額度為0.08萬元,每月最高補貼1.6萬元。 

  C類人才:每月基礎補貼資金為0.5萬元,每月遞增額度為0.05萬元,每月最高補貼1萬元。 

 ?。ㄈ炻氁M、退休特聘補貼標準 

  A類人才:每月基礎補貼資金為1萬元,每月遞增額度為0.1萬元,每月最高補貼5萬元。 

  B類人才:每月基礎補貼資金為0.8萬元,每月遞增額度為0.08萬元,每月最高補貼4萬元。 

  C類人才:每月基礎補貼資金為0.5萬元,每月遞增額度為0.05萬元,每月最高補貼2萬元。 

 ?。ㄋ模╊檰栔笇аa貼標準 

  A類人才:每月基礎補貼資金為1萬元,不予遞增。 

  B類人才:每月基礎補貼資金為0.8萬元,不予遞增。 

  C類人才:每月基礎補貼資金為0.5萬元,不予遞增。 

 ?。ㄎ澹┭a貼資金計算方式 

  1.整月數。工作首月或末月達到25天的,視為增加1個整月;首月不足25天的,從下個月開始計算整月數;末月不足25天的,當月不計算為整月數。 

  2.貢獻系數。根據人才承擔(參與)任務的立項層級和研究難度等因素設置的數值,其中: 

  列為國家(含部委)級重點工程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以及相當層次重點項目的,貢獻系數為1。 

  列為?。ㄊ校┘壷攸c工程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以及相當層次重點項目的,貢獻系數為0.8。 

  列為企業(yè)(單位)內部的重點工程項目、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重大技術改造、科研創(chuàng)新攻關、產品研發(fā)升級等,貢獻系數為0.6。 

  3.計算公式。 

  首月補貼資金=基礎補貼資金*工作天數/當月天數*貢獻系數; 

  前三個整月的補貼資金=基礎補貼資金*貢獻系數; 

  其他整月補貼資金=[基礎補貼資金+(整月數-3)*遞增額度]*貢獻系數; 

  末月非整月補貼資金=上月補貼資金*工作天數/當月天數。 

  補貼資金按照四舍五入法取整計算,獲補貼人員應按照稅法有關規(guī)定自行繳納個人所得稅。 

  五、申報材料  

  1.《長春市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補貼申報表》; 

  2.《長春市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補貼年度執(zhí)行情況表》; 

  3.《XXX單位柔性引進人才補貼申請報告》,包括申報單位基本情況,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建設情況或重大技術改造、科研創(chuàng)新攻關、產品研發(fā)升級進展情況等,以及申報人在項目中所承擔的工作及完成情況等; 

  4.我市用人單位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或組織機構代碼證副本; 

  5.申報人身份證(或護照)、戶籍證明等有效身份證件; 

  6.申報人高層次人才認定證書或文件; 

  7.勞動關系佐證材料: 

 ?、偕陥笕伺c我市申報單位簽訂的聘用合同(勞務協議); 

  ②申報人與異地用人單位簽訂的聘用合同(勞務協議)。 

  8.申報人提供異地社保繳存佐證材料,已退休人員出具異地退休佐證材料; 

  9.申報人在我市用人單位計稅薪金領取證明(解款單、所得稅完稅證明及納稅清單); 

  10.申報人在我市服務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或承擔企業(yè)(單位)重大技術改造、科研創(chuàng)新攻關、產品研發(fā)升級等的佐證材料; 

  11.提供公安部門出具的“無犯罪記錄證明”; 

  12.提供本單位紀檢部門或上級主管部門出具的“無違法違紀被調查和失信行為”證明。 

  注:涉密材料應做好脫密處理,外文證明材料需同時提供中文翻譯件。每個人的申報材料提供1份,單獨裝入塑料文件袋。其中,附件1、附件2應提供原格式電子版;其他材料提供PDF掃描文件,每個申報人單獨建檔排序。 

  六、申報流程 

  1.組織申報:我市用人單位應按照通知要求,組織符合條件的人才準備申報材料,在單位內部公示無異議的,報所屬城區(qū)(開發(fā)區(qū))人社部門或市直機關主管部門初審。申報工作應由用人單位統一組織,原則上不接受個人申報。 

  2.初審推薦。各縣(市)區(qū)、開發(fā)區(qū)人社部門或市直機關主管部門負責對用人單位提交的申報材料進行初審,不符合申報條件的應予以退回。初審通過后,以初審單位名義將推薦人才名單和相關材料報市人社局復審。 

  3.復審公示。市人社局負責對初審推薦的人才和申報材料進行復審,復審通過后在市人社局官方網站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 

  4.備案監(jiān)督。經市人社局審核通過的補貼人員名單,應按程序報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接受工作監(jiān)督。   

  5.資金兌現。公示無異議后,由市人社局按程序將補貼資金按月撥付到申請人個人銀行賬戶。 

  6.定期核準。對審核通過符合補貼的人員,從次月起每月月底最后一周,申報單位應當對柔性引進人才在職服務情況進行核實。 

  注:對服務期滿的人員,申報單位要在《長春市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補貼年度執(zhí)行情況表》中進行減員,及時向市人社局補充提交解聘協議或解除勞動關系佐證材料。 

  對新引進人才,要按本通知提交全套申報材料,按程序逐級申報。已經成功申報領取補貼,尚處于服務期內的人才不得重復申報。服務期滿,由用人單位重新柔性引進的人才,應當重新提交或補充提交申報材料。 

  7.工作要求。各縣(市)區(qū)、開發(fā)區(qū)人社部門及市直機關主管部門要做好政策宣傳,廣泛吸引各方面優(yōu)秀人才;各相關單位,要嚴把資格審核關,按程序開展申報工作。對在申報過程中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原則上不再列為其他人才項目資助和人才選拔的范圍,并依法追究違法所得。 

  七、申報時間  

  2025年10月27日至2025年11月7日前報送至縣(市)區(qū)和開發(fā)區(qū)人社部門或市直機關主管部門。2025年11月10日前報送至市人社局。 

  八、受理單位  

  各縣(市)區(qū)、開發(fā)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直機關主管部門負責受理本地區(qū)或本領域的申報材料,經初審后報至市人社局(西民主大街809號)人才開發(fā)處209室。 

  聯系電話:0431-88521558 

  郵箱:ccrsrcc_liang@163.com 

  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00,周六、周日及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休息。 

  附件: 

  1.《長春市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補貼申報表》; 

  2.《長春市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補貼年度執(zhí)行情況表》; 

  3.《XXX單位柔性引進人才補貼申請報告》。

  長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5年10月27日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系。
掃碼關注學術橋
關注人才和科研